中国煤炭地质

2010, v.22;No.126(02) 14-18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川南地区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与含煤建造
Late Permian Emeishan Basalt and Coal-bearing Formation in Southern Sichuan Area

陈忠恕,吴玉东

摘要(Abstract):

川南地区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韵律性旋回明显,局部夹煤层,是攀西裂谷中岩浆喷溢形成的岩体,研究认为本区玄武岩是C23-1以下含煤地层的"相变"。均衡作用和"坍塌"效应引发地壳下沉,与玄武岩岩体密切相关,从而控制了不同时期聚煤基底地形;本区晚二叠世属潮坪聚煤环境,是在总的海侵背景条件下,由海侵、基底升降和聚煤速率共同作用来造就聚煤可容空间,本区正向的同沉积构造,即基底上升,能协调三者造就有利的聚煤可容空间;"古蔺—温水正向同沉积构造","筠连蒿坝正向同沉积构造"为潮坪聚煤奠定了有利的地形条件,成为聚煤中心。该区上二叠统煤层主要属高阶煤,推测与幔源物质集聚活动有关,受深部高温幔源物质热能传导作用的影响,储蓄热能成为高温异常区,是高阶煤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KeyWords): 峨眉山玄武岩;含煤建造;均衡作用;同沉积构造;相变;聚煤带;变质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陈忠恕,吴玉东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