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下三叠统刘家沟组砂岩岩石学特征研究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ndstone in the Lower Triassic Liujiagou Forma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of the Ordos Basin
张志军
摘要(Abstract):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构造单元富集多种化石能源,以往对伊陕斜坡地层的研究主要关注化石能源的源储层位,对下三叠统刘家沟组的研究较为欠缺。以下三叠统刘家沟组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压汞测试等方法,对目的层的岩石学特征,包括粒度特征、矿物成分、填隙物特征、孔隙特征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下三叠统刘家沟组砂岩整体上粒度较细,以中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填隙物含量高;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和微裂隙四种类型为主,目的层岩石学特征会对沉积埋藏过程中的孔隙演化及成岩趋势产生影响。取得的研究成果在丰富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研究成果的同时,为刘家沟组的综合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KeyWords): 刘家沟组;岩石学特征;能谱分析;鄂尔多斯盆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科技创新项目“矿井水深井回灌技术研究”(ZMKJ-2020-J03-1)
作者(Author): 张志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长庆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中国石油地质志(卷12):长庆油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 [2]杨华,窦伟坦,喻建,等.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勘探新技术[J].中国石油勘探,2003,8(1):9.32-33.
- [3]何自新,贺静.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储层图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 [4]钟大康,周立建,孙海涛,等.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J].地学前缘,2013,20(2):52-60.
- [5]完颜容,李相博,张才利,等.鄂尔多斯盆地中下三叠统地层分布特征与沉积相研究[A].//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 [6]王建民,王佳媛.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上的低幅度构造与油气富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40(1):49-57.
- [7]成楠楠,张占松,杨凯,等.苏里格气田伊陕斜坡致密砂岩气藏的产能评价[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34(3):204-206.
- [8]周瑞.华北中北部晚古生代末期-早中生代沉积与构造作用的关系研究[D].山西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9.
- [9]赵岳.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7段储层致密与成藏关系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
- [10]陈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矿井水深部转移存储机理研究[D].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20.
- [11]白清华,柳益群,樊婷婷.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浊沸石分布及其成因分析[J].西北地质,2009,42(2):100-107.
- [12]胡鑫,丁晓琪,朱颖,等.龙凤山气田营城组浊沸石胶结物对储层的控制机理[J].断块油气田,2018,25(2):157-161.
- [13]孙玉善,刘新年,张艳秋,等.中国西部地区方沸石胶结相与碎屑岩次生优质储集层形成机制[J].古地理学报,2014,16(4):517-526.
- [14]黄思静,刘洁,沈立成,等.碎屑岩成岩过程中浊沸石形成条件的热力学解释[J].地质论评,2001(3):301-308.
- [15]付国民,董满仓,张志升,等.浊沸石形成与分布及其对优质储层的控制作用:以陕北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油层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35(1):107-114.
- [16]杜贵超,石立华,马晓峰,等.七里村油田长6油层浊沸石胶结特征及其对物性影响[J].新疆石油地质,2019,40(2):17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