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采煤沉陷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综合治理模式探讨Discussion on Prominent Issues in Coal Mining Subsidence Governance and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Model
程爱国,潘海洋
摘要(Abstract):
我国采煤沉陷面积大,治理工作严重滞后,治理思路不清,监管体系不完善。将采煤沉陷划分为东北、京津冀、黄淮海、华南、晋陕蒙宁、云贵川渝、西北、青藏7个综合治理区,分区总结了采煤沉陷特征;在概括总结前人采煤沉陷治理经验和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基本途径和综合治理新思路,分别提出有责任主体采前、采中、采后治理模式和无责任主体生态城镇型、生态农业型、生态恢复型、生态旅游型4种综合治理模式。
关键词(KeyWords): 采煤沉陷;综合治理模式;责任主体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研究课题资助(2017-13);;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科技创新资金项目资助(ZMKJ-2019-J03)
作者(Author): 程爱国,潘海洋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将建立,国办函[2017]46号.
- [2]国家发改委批复第二批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J].中国煤炭,2018,44(08):28.
- [3]王临清,李佳.不同区域采煤沉陷特点及生态恢复[J].煤矿开采,2014,19(03):97-99.
- [4]程爱国,宁树正,袁同兴.中国煤炭资源综合区划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1,23(08):5-8.
- [5]田山岗,尚冠雄,唐辛.中国煤炭资源的“井”字型分布格局——地域分异性与资源经济地理区划[J].中国煤炭地质(原中国煤田地质),2006(03):1-5.
- [6]宋洪柱.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征与勘查开发前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 [7]常江,胡庭浩,周耀.潘安湖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规划体系及效应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9,39(09):51-55.
- [8]叶东疆,占幸梅.采煤塌陷区整治与生态修复初探——以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及周边地区概念规划为例[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11(09):242-243.
- [9]杨瑞东.城市发展转型下的徐州采煤塌陷区整治与生态修复[J].山西建筑,2019,45(09):193-195.
- [10]于硕.徐州市采煤塌陷湿地空间演变与优化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
- [11]王力,卫三平,王全九.榆神府煤田开采对地下水和植被的影响[J].煤炭学报,2008,33(12):1408-1414.
- [12]吕晶洁,胡春元,贺晓.采煤塌陷对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S1):152-156.
- [13]刘烜赫,苏腾,朱诗敏,等.生态文明建设导向下的矿山生态修复与转型发展规划研究——以陕西榆林大柳塔试验区为例[J].国土资源情报,2019(10):15-21.
- [14]张曦沐,张国锋,柴华彬.基于工程地质环境的沉陷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以北京门头沟区东龙门为例[J].中国矿业,2010,19(05):32-36.
- [15]张曦沐.采煤沉陷区稳定性区划与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