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晚二叠世含煤地层聚煤特征Late Permian Coal-bearing Strata Coal Accumulation Features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向晓军,程军,蒙丽,李长林,高彩霞,何权
摘要(Abstract):
晚二叠世初期上扬子盆地西部康滇古陆的隆升,是形成其东侧区域西高东低构造格局的首要因素,并控制了各期由陆到海沉积相带与富煤带随海侵向西超覆的抬升迁移。重庆市西部地区在龙潭期位于扬子盆地海陆过渡相区的东部,区内发育海陆过渡沉积相区-海湾潮坪沉积体系与浅海相沉积区,海湾潮坪沉积体系是本区主要聚煤场所。从层序地层分析,将二叠系上统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1发育完整,主要煤层C25煤形成于海侵域之海侵初期,C18+19煤形成于高位域内次级层序的海侵期。
关键词(KeyWords): 构造格局;海湾-潮坪;层序地层;晚二叠世;重庆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编号:1212010881630)
作者(Author): 向晓军,程军,蒙丽,李长林,高彩霞,何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中国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77-78.
- [2]中国煤田地质总局.黔西川南滇东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7-15.
- [3]四川煤田地质局,四川煤田地质研究所.四川南部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4-117.
- [4]邵龙义,鲁静,汪浩,等.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研展[J].古地理学报,2008,10(6):561-570.
- [5]朱筱敏.层序地层学[M].山东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 [6]郝黎明,邵龙义,时宗波,等.旋回频率曲线在幕式聚煤研究中的应用-以西南地区上二叠统为例[J].古地理学报.200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