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水堡矿区煤层厚度变化特征及地质控制因素Coal Seam Thickness Variation Features and Geological Controlling Factor in Tianshuibu Mine Area
马永辉
摘要(Abstract):
甜水堡矿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中赋存丰富的煤炭资源。研究该区地质构造及其对煤层的控煤作用,对今后的煤炭资源勘查、开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区煤系及煤层的分布规律受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边界构造、甜水背斜构造及次级断裂、古地理环境等综合作用的控制,受其影响,该区煤系及煤层以SN向的条带状分布于甜水背斜两翼,分布范围和埋藏深度受断层、褶皱等次级构造的控制,使煤系和煤层大致呈北部浅、南部深、西部浅、东部深的特点。因此,甜水背斜的两翼和南北两端的次级凹陷是今后地质工作的重点区域。
关键词(KeyWords): 地质控制因素;煤层厚度变化;甜水堡矿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马永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赵红格.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D].西安:西北大学,2003:38-43.
- [2]汤锡元,郭忠铭.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逆冲推覆构造带特征及其演化与油气勘探[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8,9(3):1-9.
- [3]陈洪德,侯中健,田景春,等.鄂尔多斯盆地区晚古生代沉积层序地层学与盆地构造演化研究[J].矿物岩石,2001,21(3):16-22.
- [4]张泓,何宗莲,晋香兰,等.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成煤作用—1∶500000鄂尔多斯煤盆地地质构造图简要说明[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 [5]陈孟晋,汪泽成,郭彦如,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古生代沉积特征及天然气勘探潜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1):1-5.
- [6]谭永杰.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构造变形及其演化[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
- [7]张泓,白清昭,张笑薇,等.鄂尔多斯聚煤盆地形成及其演化[M].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95.
- [8]钟和清,朱炎铭,陈尚武,等.辽宁红阳煤田控煤构造与深部煤炭资源潜力[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39(4):1-4.
- [9]李恒,曹代勇,姚征,等.鸡西盆地构造特征及控煤构造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2,24(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