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煤炭地质勘查技术及发展方向思考Pondering on Co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in the New Era
赵平
摘要(Abstract):
近年来,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与成就,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提出了"绿色煤炭资源"的新理念,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新时代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研究要着力在绿色煤炭资源勘查与绿色开发的地质保障技术、煤和煤系气等共伴生矿产资源协同勘查与开发的地质保障技术、"地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地质保障技术、关闭矿井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利用技术、"一带一路"地区的能源与矿产地质保障技术及全面推进"互联网+"行动等6个方面,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煤炭开发全产业链的地质勘查保障技术和核心产品升级换代。
关键词(KeyWords): 煤炭地质;勘查技术;发展方向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赵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彭苏萍,等.煤炭资源强国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 [2]谢和平,等.中国煤炭科学产能[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4.
-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 [4]孙杰,陈美英,唐朝苗,等.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现状跟踪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7,29(11):1-8.
- [5]王佟,邵龙义,夏玉成,等.中国煤炭地质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与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J].中国地质,2017,44(02):242-262.
- [6]王佟,等.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M].科学出版社,2013.
- [7]王佟,等.中国西北地区煤与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 [8]王佟,张博,王庆伟,等.中国绿色煤炭资源概念和内涵及评价[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7,45(1):1-8.
- [9]袁亮,张农,阚甲广,等.我国绿色煤炭资源量概念、模型及预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8(1).
- [10]傅耀军,潘树仁,杜金龙.煤矿井地下水系统与矿井涌水[J].中国煤炭地质,2017,29(10):41-45.
- [11]武强,崔芳鹏,赵苏启,等.矿井水害类型划分及主要特征分析[J].煤炭学报,2013,38(4):561-565.
- [12]谭克龙,万余庆,王晓峰,等.基于遥感技术的煤炭勘查方法研究[J].中国地质,2012,39(01):218-227.
- [13]王双明,杜华栋,王生全.神木北部采煤塌陷区土壤与植被损害过程及机理分析[J].煤炭学报,2017,42(01):17-26.
- [14]毕银丽,王瑾,冯颜博,等.菌根对干旱区采煤沉陷地紫穗槐根系修复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4,39(08):1758-1764.
- [15]胡振琪,龙精华,王新静.论煤矿区生态环境的自修复、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J].煤炭学报,2014,39(08):1751-1757.
- [16]程爱国.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建设及展望[J].中国煤田地质,2006(02):1-4.
- [17]潘树仁,吴加河,钱建平,等.煤炭测试技术进展与展望[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3.
- [18]王佟,王庆伟,傅雪海.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的系统研究及其意义[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4,42(01):24-27.
- [19]谢和平,高明忠,高峰,等.关停矿井转型升级战略构想与关键技术[J].煤炭学报,2017,42(06):1355-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