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

2023, v.35;No.295(05) 34-45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利川龚家垭口三叠系飞仙关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Diagenesis and Pore Evolution of the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 Reservoir in Gongjiayakou,Lichuan

杨鹏,袁海锋,叶子旭

摘要(Abstract):

近年来,四川盆地环开江-梁平海槽区域飞仙关组滩相储层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指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对鄂西海槽西侧地区滩相储层的勘探具有借鉴意义。重点分析鄂西海槽西侧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从利川龚家垭口剖面野外地质观察及野外岩样薄片观察入手,结合阴极发光分析、激光微区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及~(87)Sr/~(86)Sr同位素分析等技术手段,明确了龚家垭口飞仙关组滩相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孔隙演化特征。认识如下:(1)研究区储层主要分布在飞二段顶部及飞三段,储集岩以台地边缘颗粒滩沉积的残余砂屑(鲕粒)白云岩,云质鲕粒灰岩、砂屑灰岩及鲕粒灰岩为主,局部发育晶粒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晶间溶孔和铸模孔等;(2)研究区飞仙关组储层成岩作用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胶结充填作用、压实压溶作用为主的破坏性成岩作用,另一类是以溶蚀作用及白云石化作用为主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储层段白云石化模式为较局限环境下的同生—准同生期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模式,白云石化流体为高盐度局限海水,同时存在大气淡水的参与;(3)研究区颗粒滩储层经历多种成岩作用改造,颗粒岩类孔隙度为1.12%~2.5%。晶粒云岩因白云石化作用较发育,孔隙度分布在2%~4%,总体上孔隙度较低。综合研究认为,鄂西海槽西侧台缘带白云岩储层具有更大的勘探潜力。

关键词(KeyWords): 飞仙关组;台内滩;成岩作用;白云石化;孔隙演化;龚家垭口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72130)

作者(Author): 杨鹏,袁海锋,叶子旭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