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延安地区中深层地热能特征研究Study on Medium Deep Part Geothermal Energy Features in Yan'an Area,Ordos Basin Southern Margin
申小龙,王少锋,宋一民,王伟
摘要(Abstract):
近年来水热型、浅层地热能发展产生的缺点问题日益突出,以取热不取水为原则,中深层U型水平对接换热技术成为新的技术方向。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延安地区地层岩性、地温梯度特征、热储层特征等特征研究,分析了研究区中深层地热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马家沟组为良好的热传导型热储,深部地温梯度为3. 05℃/100m。当马家沟组深度在3 157m时,对应温度达到110. 67℃。测井及注水试验结果表明,奥陶系马家沟组为极弱含水层,几乎没有流体,属于良好的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充分确定了该区地热地质条件良好、地热资源潜力巨大。为合理、高效开发利用该区地热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对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区的地热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地温梯度;中深层;地热能;特征研究;资源潜力;鄂尔多斯盆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申小龙,王少锋,宋一民,王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重超.采用井内换热技术的中深层地源热泵系统浅析[J].防护工程,2019,3.
- [2]赵宏刚.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演化与砂岩型铀成矿[J].铀矿地质,2005(05):275-282.
- [3]杨蒙蒙.鄂尔多斯盆地地基构造与断裂确定地热资源分布[J].地下水,2014(05):81,120.
- [4]王均,等.中国地温分布的基本特征[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
- [5]周江羽,吴冲龙,韩志军.鄂尔多斯盆地的地热场特征与有机质成熟史[J].石油实验地质,1998,3:20-24.
- [6]李同彪.地热资源评估方法综述[J].能源与环境,2015(05):91-92.
- [7]付金华,万丛礼.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事件与古生界天然气聚集[J].西北大学学报,2004,2(08):99-104.
- [8]李清林,栗文山,张晓普,庄建仓.鄂尔多斯及其周缘地热分布的某些特征[J].西北地震学报,1996,6:51-59.
- [9]任战利,赵重远,张军,等.鄂尔多斯盆地古地温研究[J].沉积学报,1994,12(1):57-64.
- [10]丁永昌.中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系统优化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6.
- [11]刘金侠,刘世良,费凡.咸阳中深层地热能城市供暖案例[J].建设科技,2013(20):54-55.
- [12]孟阳.关中地区地热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