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北地区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孕灾地质环境研究Study on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Law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the Disaster-inducing Environment in the Northeastern Guizhou
杨晶晶,肖玉,安泉,刘浩,公斌
摘要(Abstract):
黔东北地区是一个地质环境复杂的地区,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属于贵州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域。为了深入研究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与孕灾地质环境规律,以黔东北地区沿河县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孕灾地质条件实地调查成果资料,结合历年地质灾害数据,详细阐述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分布的总体特征,总结地质灾害孕灾地质条件,深入分析各类孕灾因子对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作用,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区内孕灾地质条件,进一步将研究区划分为三大孕灾地质条件区,为减轻地质灾害风险、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受月平均降雨量影响十分显著;空间分布情况受地层岩性特征影响较大;区内地质灾害主要孕灾地质条件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等,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为外部诱发因素;区内易滑地层主要为中志留统秀山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奥陶统大湾组等;易崩地层主要为下奥陶统大湾组、下志留统雷家屯组、中二叠统茅口组;不同灾种的斜坡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滑坡主要发育于凹型和折线型斜坡,崩塌则多发育于凸型斜坡;研究区内地表水系与地质灾害发生具有一定关联性,区内乌江流域水系沿线200m范围内发生地质灾害数量占灾害总数的9.74%。
关键词(KeyWords): 地质灾害;孕灾条件;滑坡;沿河县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央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项目(Z195110010003)
作者(Author): 杨晶晶,肖玉,安泉,刘浩,公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梁,张建军.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理论与方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4):323-328.
- [2]李振丽.地质灾害灾情评估进展初探[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6(1):91-94.
- [3]王小江,孙书勤,卢鹏飞.层次分析法在重庆某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J].地球与环境,2014,42(3):419-423.
- [4]范林峰,胡瑞林,曾逢春,等.加权信息量模型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以湖北省恩施市为例[J].工程地质学报,2012,20(4):508-513.
- [5]陈荣彬.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调查方法及规律研究[D].陕西西安:长安大学,2009.
- [6]郭振春.贵州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诱因及其预防建议[J].贵州地质,2003(2):103-105.
- [7]吴勇.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 [8]何燕,杨顺,潘华利.云南省维西县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及易发性分区[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1(1):74-81.
- [9]罗守敬,王珊珊,付德荃.北京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32(4):126-133.
- [10]赵东亮,兰措卓玛,侯光良,许长军,李万志.青海省河湟谷地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J].地质力学学报,2021,27(1):83-95.
- [11]樊芷吟,苟晓峰,秦明月,等.基于信息量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耦合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2018,26(2):340-347.
- [12]谭玉敏,郭栋,白冰心,等.基于信息量模型的涪陵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5,17(12):1554-1562.
- [13]赵炜.乌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 [14]雷明堂,蒋小珍,李瑜,等.城市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以贵州六盘水市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4):26-30.
- [15]邵林,李军.贵州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22(3):56-60.
- [16]刘艳辉,唐灿,吴剑波,等.地质灾害与不同尺度降雨时空分布关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22(3):74-83.
- [17]褚学伟,党爽,丁坚平.贵州岩溶塌陷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人民长江,2015,46(12):42-44.
- [18]李媛,曲雪妍,杨旭东,等.中国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防范重点[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3,24(4):71-78.
- [19]王梅芳,胡明扬,周德全.基于地质地貌特征的贵州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研究[J].中国矿业,2017,26(7):91-95.
- [20]胡屿,罗伟,陈静,等.贵州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趋势[J].地质学刊,2022,46(3):291-299.
- [21]石兴琼,肖天贵,房玉洁,等.西南地区不同地质灾害影响区的降水阈值研究[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6,36(1):63-67.
- [22]吕刚.贵州重大地质灾害及影响因素分析[J].贵州地质,2016,33(2):108-112.
- [23]白永健,铁永波,倪化勇,等.鲜水河流域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孕灾环境研究[J].灾害学,2014,29(4):69-75.
- [24]孙斌.山地村镇建设地质地貌适宜性评价[D].重庆:重庆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