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

2013, v.25;No.173(12) 1-7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黑龙江依兰盆地古近系煤与油页岩共生特点及层序地层格架
Paleogene Coal and Oil Shale Paragenetic Features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in Yilan Basin, Heilongjiang

王东东,李增学,王真奉,吕大炜,刘海燕,王平丽,郑雪,吕育林,蔺兴旺

摘要(Abstract):

黑龙江依兰盆地是我国典型的煤与油页岩共生盆地,通过对盆地古近系达连河组层序地层格架下煤与油页岩共生特征进行研究,识别出四种煤与油页岩共生组合,即煤层/油页岩/煤层组合、油页岩/煤层/油页岩组合、油页岩/其它沉积/煤层组合及油页岩/煤层组合。将达连河组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其内部可以识别出4个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LST)沉积期,在地势低洼处发育厚度不大、分布局限的油页岩,向隆起区尖灭;湖扩张体系域(EST)沉积期,4种煤与油页岩共生组合均有发育;湖扩张体系域从早期到晚期、从滨湖到湖中心,共生组合中煤层厚度逐渐减小,油页岩厚度逐渐增大;早期高水位体系域(EHST)沉积期,主要发育厚度巨大、分布稳定的油页岩;晚期高水位体系域(LHST)不发育煤层和油页岩。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沉积物堆积速率的相关关系控制了煤、油页岩的发育和相互转换。

关键词(KeyWords): 层序地层学;煤与油页岩共生;古近系;依兰盆地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煤与油页岩共生聚积成矿机制与模式的比较研究”(编号:4127217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受海水侵扰影响的敞流盆地油页岩沉积成矿机制研究”(20123718110004)共同资助

作者(Author): 王东东,李增学,王真奉,吕大炜,刘海燕,王平丽,郑雪,吕育林,蔺兴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