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测井信息对沁水盆地南部构造煤分布规律的研究Study on Tectonoclastic Coal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Southern Qinshui Basin Based on Well Logging Information
林堃琦,黄文辉,张谦,胡咤咤,陈晶,陆小霞
摘要(Abstract):
基于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在力学、电学及声学等岩石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异,采用自然伽马、电阻率、井径及声波时差等测井曲线对沁水盆地南部15#煤层中的构造煤进行了识别。通过对比不同煤体结构煤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深部构造煤识别图版。结果表明:构造煤电阻率呈低值,扩径较严重,自然伽马呈现负异常及声波时差正异常,局部出现"周波跳跃"的现象。研究该区15#煤层构造煤的分布规律发现:研究区构造煤分布呈东西厚、中部薄的特点,其分布主要受NE-NNE向的断裂及小规模的褶皱构造控制;西部断裂带内构造煤厚度可达5.25m,中部减薄以致尖灭;东部受局部构造变形影响,最大厚度达5.55 m。
关键词(KeyWords): 构造煤;煤体结构;测井曲线;分布规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42-001-00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14CB238900)
作者(Author): 林堃琦,黄文辉,张谦,胡咤咤,陈晶,陆小霞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跃,汤达祯,许浩,等.基于测井信息的韩城地区煤体结构的分布规律[J].煤炭学报,2013,38(8):1435-1442.
- [2]张玉贵,张子敏,张小兵,等.构造煤演化的力化学作用机制[J].中国煤炭地质(原中国煤田地质),2008,20(10):11-13,21.
- [3]李小明,曹代勇,张守仁,等.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的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特征对比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原中国煤田地质),2005,17(03):9-11.
- [4]杨陆武,孙茂远.中国煤层气藏的特殊性及其开发技术要求[J].天然气工业,2001,21(6):17-19.
- [5]李松,汤达祯,许浩,等.不同煤体结构煤储层物性差异分析[C]//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中国煤层气技术进展.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123-129.
- [6]张子敏,张玉贵.大平煤矿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地质分析[J].煤炭学报,2005,30(2):137-140.
- [7]李学文.潘一矿煤体结构特征及其在煤和瓦斯突出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09,21(2):17-20,78.
- [8]严家平,王定武.利用煤田钻孔测井信息判识祁东煤矿构造煤的理论与实践[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30(6):37-38.
- [9]汤友谊,孙四清,田高岭.测井曲线计算机识别构造软煤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5,30(3):293-296.
- [10]王定武.利用模拟测井曲线判识构造煤的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原中国煤田地质),1997,9(04):70-73.
- [11]龙王寅,朱文伟,徐静,等.利用测井曲线判识煤体结构探讨[J].中国煤炭地质(原中国煤田地质),1999,11(03):64-66,69.
- [12]张玉贵,樊孝敏,王世国.测井曲线在研究构造煤中的应用[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5,14(1):76-78.
- [13]傅雪海,陆国桢.测井曲线在预测煤与瓦斯突出中的作用[J].中国煤田地质,1998,10(增刊):82-83.
- [14]姚军朋,司马立强,张玉贵,等.构造煤地球物理测井定量判识研究[J].煤炭学报,2011,36(增刊Ⅰ):94-98.
- [15]叶建平,武强,叶贵钧,等.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机制研究[J].地质评论,2002,48(3):319-323.
- [16]黄晓明,孙强,闫冰夷,等.山西沁水盆地柿庄北地区煤层气潜力[J].中国煤层气,2010,7(5):3-9.
- [17]陆小霞,黄文辉,唐修义,等.沁水盆地南部15号煤层顶板灰岩特征对煤层气开采的影响[J].现代地质,2012,26(3):518-526.
- [18]刘焕杰,秦勇,桑树勋,等.山西南部煤层气地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 [19]吴财芳,秦勇,傅雪海,等.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成藏的微观动力能条件研究[J].现代地质,2005,19(3):450-457.
- [20]叶建平,彭小妹,张小朋,等.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方向和开发建议[J].中国煤层气,2009,6(3):7-11.
- [21]冀涛,杨德义.沁水盆地煤与煤层气地质条件[J].中国煤炭地质(原中国煤田地质),2007,19(05):28-30,61.
- [22]孟贵希,贺小黑,周国文,等.沁水盆地和顺区块15号煤储层特征及试采效果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原中国煤田地质),2013,25(1):12-15,75.
- [23]朱峰.山西沁水煤田煤层气分布特征与开发前景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原中国煤田地质),1999,11(02):32-34,53.
- [24]张子敏.瓦斯地质学[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 [25]彭苏萍,杜文凤,苑春方,等.不同结构类型煤体地球物理特征差异分析和纵横波联合识别与预测方法研究[J].地质学报,2008,82(10):1311-1322.
- [26]汤友谊,张国成,孙四清.不同煤体结构煤的f值分布特征[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2):81-84.
- [27]何继善,吕绍林.瓦斯突出地球物理研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 [28]郭德勇,韩德馨.构造煤的电子顺磁共振实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28(1):94-97.
- [29]黄作华.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方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2.
- [30]曹嘉猷,刘士安,高敏.测井资料综合解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 [31]邵强,王恩营,王红卫.构造煤分布规律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J].煤炭学报,2010,35(2):250-254.
- [32]张建博,王红岩.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有利区块预测[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