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水盆地南部3号煤层储集空间特征与变质程度的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No.3 Coal Seam Reservoir Space Characteristics and Degree of Coal Metamorphism in Southern Qinshui Basin,Shanxi
孙梦迪,于炳松,朱华,邓韬,杨勃,菅瑞
摘要(Abstract):
煤岩的变质程度影响着煤层的储集空间特征,对煤岩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煤岩微裂缝的发育都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两者的关系,选取山西沁水盆地南部不同矿区有代表性的3号煤层,对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镜质体反射率(R0)、孔隙度、渗透率进行了测试并对煤储集空间类型和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3号煤层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孔隙和微裂缝;当R0小于2.4%,孔隙度、渗透率与R0呈负相关,R0大于2.4%时,孔隙度、渗透率与R0呈正相关,R0为2.4%可能是煤岩变质程度对煤岩孔隙度、渗透率影响的关键期,在高变质程度煤岩中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升高是由微裂缝的发育引起的,并且随着R0的增加,微裂缝发育程度增大。
关键词(KeyWords): 煤层;储集空间;变质程度;沁水盆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团委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基金;; 地学院第8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项目资助
作者(Author): 孙梦迪,于炳松,朱华,邓韬,杨勃,菅瑞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钟玲文,张慧,员争荣,等.煤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其对煤吸附能力的影响[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2,30(3):26-28.
- [2]黄猛,尹文花,侯冬山.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探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1,(1):40-41.
- [3]范俊佳,琚宜文,侯泉林,等.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孔隙特征与煤层气可采性[J].地学前缘,2010,17(5):326-335.
- [4]张尚虎,汤达祯,王明寿,等.沁水盆地煤储层孔隙差异发育主控因素[J].地质与勘探,2005,25(1):37-40.
- [5]张建博,王红岩.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有利区预测[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1-103.
- [6]韦重韬,秦勇,姜波,等.华北残留盆地煤层气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J].地质学报,2008,82(10):1363-1367.
- [7]冀涛,杨德义.沁水盆地煤与煤层气地质条件[J].中国煤田地质,2007,19(5):28-30,61.
- [8]王红岩.山西沁水盆地高煤阶煤层气成藏特征及构造控制作用[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9]刘飞.山西沁水盆地煤岩储层特征及高产富集区评价[D].四川:成都理工大学,2007.
- [10]张洪,何爱国,覃成锦.煤层气储层类型及配套钻井方案概述[J].中外能源,2010,15(11):50-52.
- [11]李小彦,解光新.孔隙结构在煤层气运移过程中的作用——以沁水盆地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15(4):341-344.
- [12]方爱民,侯泉林,雷家锦,等.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和富集的控制——以沁水盆地为例[J].高校地质学报,2003,9(3):378-382.
- [13]胡朝元,彭苏萍,赵士华,等.煤层气储层参数多信息综合定量预测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33(1):28-31.
- [14]孙立东,赵永军,蔡东梅,等.应力场、地温场、压力场对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影响研究——以山西沁水盆地为例[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7,26(3):12-14.
- [15]颜志丰,唐书恒,朱宝存.沁水盆地高家庄区块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C].叶建平.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R].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9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