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

2018, v.30;No.225(03) 28-34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黔南地区石炭系打屋坝组页岩气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Shale Gas Enrichment Features and Impacting Factors in Carboniferous Dawuba Formation,Southern Guizhou Area

苑坤,王克营,巩书华,覃英伦,卢树藩,陈榕,方欣欣

摘要(Abstract):

采用物理实验及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详细研究了黔南地区石炭系打屋坝组的页岩气地质特征,并从构造、物质组成、古沉积环境及孔隙系统四个方面阐释了页岩气含气性的控制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打屋坝组受基底构造控制,地层深度由北向南逐渐变深,沉积厚度由北向南逐渐变薄;富有机质页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以壳质组和镜质组为主;无机矿物主要由黏土和石英组成。有机碳含量较高为0.9%~5.2%,且表现为自西北向东南递增;热演化程度整体均高于2.0%。古地理环境、构造条件、无机矿物微观组成及孔隙系统配置等多因素协同控制了区内现今的页岩含气系统,其影响因素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总有机碳含量及成熟度,这类因素极强的影响了含气性特征;第二类为物质组成及孔隙系统,包括脆性矿物含量、黏土矿物含量、孔隙度和比表面积,为影响含气量稍强的因素;第三类为构造条件,如埋深,为影响含气量稍弱的因素。评价模型表明区内含气量与第一类因素和第二类因素之间存在较强的二元一次关系。

关键词(KeyWords): 打屋坝组;页岩气成因;含气性;评价模型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滇黔桂地区上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编号DD20160178);“滇黔桂上古生界页岩气战略选区调查”(编号:DD20160196)

作者(Author): 苑坤,王克营,巩书华,覃英伦,卢树藩,陈榕,方欣欣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