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北大型煤炭基地地下水监测工程问题On Northwest China Large Coal Bases Groundwater Monitoring Engineering Issues
范立民
摘要(Abstract):
西北地区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的73%、原煤产量占70%左右,在我国能源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水资源贫乏,大规模、高强度的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扰动强度大,部分区域已经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表水系干涸,生态环境保护与煤炭开发的保水采煤矛盾突出。为了做好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地下水监测网,实时监控煤矿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及时采取地下水保护对策,是西北煤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论述了大型煤炭基地地下水监测网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条件、监测层位,建议采取"政府指导、企业主导"的方式,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建设地下水监测网。陕西已经按照这一思路,统一编制了大型煤炭基地地下水监测方案并予以实施,并在2018年完成首期示范工程,在神东、陕北、黄陇三个大型煤炭基地的174处大中型煤矿建设225口示范井,同时对现有监测井进行技术改造,实现统一监测,为保水采煤奠定基础。
关键词(KeyWords): 煤矿地下水监测;保水采煤(保水开采);生态脆弱矿区;大型煤炭基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陕西省科学技术推广计划(2011TG-01);; 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项目《煤矿区地下水监测工程》(陕国土资环发[2018]7号)
作者(Author): 范立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于德福.全国首张矿山地下水监测网在陕西开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8-3-28(1).
- [2]范立民.神木矿区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2,19(6):37~40.
- [3]韩树青,范立民,杨保国.开发陕北侏罗纪煤田几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中国煤田地质),1992,4(1):49~52.
- [4]范立民.论保水采煤问题[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33(5):50-53.
- [5]王双明,黄庆享,范立民,等.生态脆弱矿区含(隔)水层特征及保水开采分区研究[J].煤炭学报,2010,35(1):7-14.
- [6]王双明,黄庆享,范立民,等.生态脆弱区煤炭开发与生态水位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 [7]范立民.保水采煤的科学内涵[J].煤炭学报,2017,42(1):27-35.
- [8]范立民,马雄德,冀瑞君.西部生态脆弱矿区保水采煤研究与实践进展[J].煤炭学报,2015,40(8):1711-1717.
- [9]范立民.西北高强度采煤区保水采煤研究现状[J].中国煤炭地质,2017,29(3):48-53.
- [10]钱鸣高,许家林,王家臣.再论煤炭的科学开采[J].煤炭学报,2018,43(1):1-13.
- [11]张大民.张家峁井田内小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J].地下水,2008,30(1):32-33.
- [12]马雄德,王文科,范立民,等.生态脆弱矿区采煤对泉的影响[J].中国煤炭地质,2010,22(1):32-36.
- [13]范立民,向茂西,彭捷,等.西部生态脆弱矿区地下水对高强度采煤的响应[J].煤炭学报,2016,41(11):2672-2678.
- [14]范立民,向茂西,贺卫中,等.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接壤区泉的演化分析[J].煤炭学报,2018,43(1):207-218.
- [15]范立民.加强地质环境监测促进地质环境保护——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工程综述[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2013.
- [16]范立民.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J].陕西地质,2017,35(1):61-64.
- [17]严宇红,周政辉.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站网布设成果综述[J].水文,2017,37(5):74-78.
- [18]范宏喜.开启地下水监测新纪元——聚焦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5,42(2):161-162.
- [19]杨泽元.地下水引起的表生生态效应及其评价研究——以秃尾河流域为例[D].西安:长安大学,2004.
- [20]马雄德,范立民,张晓团,等.基于植被地下水关系的保水采煤研究[J].煤炭学报,2017,42(5):1277-1283.
- [21]马雄德,范立民,严戈,等.植被对矿区地下水位变化响应研究[J].煤炭学报,2017,42(1):44-49.
- [22]王佟,张博,王庆伟,等.中国绿色煤炭资源概念和内涵及评价[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7,45(1):1-8.
- [23]袁亮,张农,阚甲广,等.我国绿色煤炭资源量概念、模型及预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8,47(1):1-8.
- [24]彭苏萍,等.煤炭资源强国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 [25]范立民.陕北地区采煤造成的地下水渗漏及其防治对策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34(5):62-64.
- [26]彭捷,李成,向茂西,等.榆神府区采动对潜水含水层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J].煤炭科学技术,2018,46(2):156-163.
- [27]顾大钊,张勇,曹志国.我国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煤炭科学技术,2016,44(1):1-7.
- [28]樊小舟.水文地质钻探与水源井成井技术[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5.
- [29]周仰效,李文鹏.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模型及可持续开发[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30]杨建青,章树安,陈喜.国内外地下水监测技术与管理比较研究[J].水文,2013,33(3):18-24.
- [31]史云,钱东平,吕长飞.基于智能网络传感技术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Supp.2):68-71.
- [32]张磊,袁爱军,冯建华.地下水监测多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6,33(8):130-133,137.
- [33]范立民,仵拨云,向茂西,等.我国西部保水采煤区受保护烧变岩含水层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6,44(8):1-6.
- [34]范立民,贺卫中,彭捷,等.高强度采煤对烧变岩泉的影响[J].煤炭科学技术,2017,45(7):127-131.
- [35]王兴,王少斌.渭北岩溶水及其开发的环境地质效应[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 [36]王苏健,邓世龙,邓增社,等.澄合矿区承压水体上安全采煤关键技术与应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5.